病虫害包含了病害,这两者虽然看起来完全不同,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关联的。
病害种类有哪些?防治措施是什么?
1、白粉病
主要危害小麦、葡萄、甜瓜、黄瓜等作物,已经出现,并将大量爆发:
白粉病会在作物的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或褪绿小斑,随着病害发展,叶片表面会长出粉白色霉斑,严重的话叶片会干枯:
防治措施:建议用乙嘧.腈菌唑、氟硅唑、乙嘧酚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2、锈病
主要危害小麦、大豆、梨等作物的叶片、嫩枝、幼果等。其中,对小麦危害比较大的是条锈病和叶锈病。
防治措施:建议在病害发生初期,可以选戊唑醇、腈菌唑等药剂。
3、病毒病
在每年5月下旬-6月上旬,是西瓜、番茄、辣椒、西葫芦病毒病的高发期。在病毒病发生初期,是防治关键期,也就是我们要以预防为主。
防治措施:建议在病毒病前期可以选择使用:氨基寡糖素、阿泰灵、毒氟磷、吗呱·乙酸铜、菌毒清、宁南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另外,一定要防治好蚜虫、飞虱等刺吸式口器的虫子,它们会加重病毒病的传播。
4、霜霉病
春末夏初,或秋季连阴雨天气,最易发生霜霉病,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%~40%产量损失,霜霉病危害的作物比较多,如白菜、葡萄、大豆、黄瓜、烟草等。
防治措施:建议选用的药剂有:烯酰吗啉、吡唑醚菌酯、霜脲氰、霜霉威、霜脲·锰锌等。
5、细菌性软腐病
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5~30℃,湿度高,有利于发病,连阴雨天气比较多,非常有利于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。主要危害番茄、马铃薯、黄瓜、西瓜等作物。
防治措施:建议可用的防治药剂有:噻菌铜、氢氧化铜、喹啉铜、噻唑锌、噻霉酮等药剂。
6、黑斑病
4-6月份,特别容易发生黑斑病,比如花生、白菜、核桃、芒果等作物上,而对4月下旬到5月中旬的幼果,最易发生黑斑病。主要危害果实、叶和新梢。
防治措施:建议喷药保护,如甲基硫菌灵、多菌灵、福美双、克菌丹等,一定要做到雨后立即抢喷,间隔天数要短或加用展着剂,以延长药效。
虫害种类有哪些?防治措施是什么?
1、红蜘蛛
一般情况下,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,能够危害小麦、棉花、柑橘、番茄、葫芦等作物。被红蜘蛛危害过的作物,严重时叶片发黄、矮化,或形成次果,最后整株枯死。
防治措施:防治已经刻不容缓,再不防就晚了,可以选用的药剂有:唑螨酯、螺螨酯、联苯肼酯、乙螨唑等农药。
2、蚜虫
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,能够危害小麦、棉花、桃树等作物。桃蚜会让叶片扭卷成螺旋状,引起落叶,新梢不能生长,影响花芽形成,削弱树势。
防治措施:建议可以使用内吸性比较好的农药,比如吡虫啉、噻虫嗪等。
3、梨木虱
成虫、幼虫多集中在新梢、叶柄处为害,夏秋多在叶背取食。幼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粘液,这些粘液可将相邻两张叶片粘合在一起,幼虫就隐藏在中间为害,并可诱发煤烟病等。
防治措施:
(1)冬季刮粗皮,扫落叶,消灭越冬虫源。
(2)在第一代幼虫发生期(约谢花3/4时),第二代卵孵化盛期(5月中旬前后)可选用的药剂有:吡虫啉,阿维螺螨酯,螺虫乙酯等。
4、菜青虫
菜青虫在南方以春末夏初(4~6月份)盛发,华北5~6月份和8~9月份,在北方,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春季为害盛期,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、中旬出现。菜青虫特别爱吃厚叶片的甘蓝、花椰菜、白菜、萝卜等,严重时,作物叶片会全部被吃光,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,造成绝产。
防治措施:建议可以用甲维盐、虫酰肼、虱螨脲、敌百虫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5、蓟马
3-5月份,是蓟马的盛发期,露天作物、大棚作物都有危害,以盛开期的花为主:会导致受害花或花蕾提前脱落,造成畸形果,影响坐果率。
防治措施:建议可以用5%甲维盐,乙基多杀菌素,唑虫酰胺,噻虫嗪等胃毒药剂来进行防治。
6、绿盲蝽
5月份温度就比较高了,大多数绿盲蝽正开始孵化,是消灭它们的好时机。绿盲蝽主要危害葡萄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等作物,受害的叶片呈红褐色,针头大小的坏死点。
防治措施:建议在发芽至新梢展叶期,选择联苯菊酯、5%高效氯氟氰菊酯等,也可用其复配产品喷施,间隔7~10天再喷1次,危害严重的果园连喷3次,可有效降低绿盲蝽的数量。
7、介壳虫
4、5月份,蚧壳虫开始活动、取食、危害作物的叶、花、嫩枝等,危害很大,包括柑橘、葡萄、桃、花椒等作物。
防治措施:建议在卵孵化盛期到幼虫盛发期,用噻嗪酮、螺虫乙酯、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防治。